查看原文
其他

在北大,我们如何跨学科?| 项目篇

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22-06-09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二次项目 转专业 跨学科项目

编者按

也许你身处经济学殿堂,仍对哲学的星光心向往之;也许你走在社会学的田野之上,仍向往着法学的公正理性;也许你惊异于异国文化的多彩,渴望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也许你想有多重的学科面向,接触更宽广多元的学术世界……百年北大,深厚的学科建设积淀,多重声音在园子的各个角落激荡回响,多学科的交叉、前沿的学术研究让北大始终引领时代之先。未名湖是一片海洋,容得下每一个北大人的梦想;北京大学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建设多个跨学科专业、项目,如果你有志于开拓多学科视野,走向学科交叉的前沿,北京大学跨学科专业和项目将会是你最好的舞台。

       除就读于跨学科专业外,同学们也可以在本专业的基础上,申请参加跨学科项目,通过跨学科系列课程或模块,在学科交叉中碰撞思想,收获更为宽阔的视野和智识。本期介绍跨学科项目,该等项目多于春季学期招生,有意申请的同学可关注相关院系发布的招生信息。


 目录


1、东亚研究

2、文物保护技术(化学基础)

3、古典语文学

4、思想与社会

5、政治、法律与社会

6、社会科学基础人才培养(严复班)

7、多语种国际化卓越外语人才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

8、马克思主义理论(大钊班)

9、环境健康专业方向(环境科学专业)

10、教育与文明发展项目



● 东亚研究

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东亚研究联合项目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两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长期密切交流为基础,面向北京大学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管理学部各院系和元培学院本科生招生,培养立足于本国与本区域文明传统、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人才。

项目实行中日方双导师制。学生加入项目后,学术委员会将考虑学生的意愿,为每位学生指定中日双方的指导教师,指导课程选修,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每学期为全体学生安排轮值集体导师,帮助学生分阶段进行阅读、写作与讨论的学术训练。

此外,学术委员会联系其他院系的教师,组成教学指导小组,从学校本科生课程库中选择相关课程,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个性化培养方案中还包含实习内容,以便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力。

更多信息请见《2020年“东亚研究”联合项目 (第二届)招生简章》


  ● 文物保护技术(化学基础) 

文物保护专业方向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适应国家文物事业的需要而创办的按专业对待的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招收理科考生,本专业方向拥有自己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实验室配备有多种分析仪器及研究设备,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专业科研成果丰富,承担的古代竹简的保护、土遗址防风化保护、文物风化机理及保护材料、脆弱纺织品保护加固材料等项目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急需解决的课题,有的已有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学于1998年开设文物保护技术专业。2016年,考古文博学院和化学学院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开启文物保护跨学科教育的新征程。

文物保护实验室


目前,这两个院系的跨学科联合培养项目同时提供了三种跨学科学习的途径,除了开设面向化学学院大一、大二本科生的文物保护技术双学位和辅修以外,还有创新性的“2+2”项目可供选择,即学生本科前两年在化学学院学习,后两年转入考古文博学院学习,最后取得考古文博学院颁发的历史学学士学位。

更多资讯请见《我在北大修文物》



 古典语文学 

2009年,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开始酝酿“古典语文学”项目,旨在立足北大文史哲和外文优势,培养既精通东西方古典与古典语言,又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学术领军人才。2010年6月,“古典语文学”项目列入“北京大学基础学科优秀人才培养试验计划”校级项目并开始正式招生。


“古典语文学”项目以“工夫之养成,思想之锤炼”为项目培养理念,为实现这一理念,项目采取整体置换的教学计划,分为两大培养环节:“语言学习”与“经典研究”。现已形成“中国古典学”、“西方古典学”、“亚非古典学”和“印度古典学”四大分支。


李四龙先生认为,学习中西古典语文,是从“源头”上给优秀的本科生打通古代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乃至考古学的壁垒。西文古典学方向中,大量古希腊语、拉丁语的课程让西古方向的同学尽可能在本科阶段克服语言问题。中国古典学方向中,同学们则要学习传统“小学”课程——文字、音韵、训诂学等,并着重学习先秦两汉时期的历史。大分支相辅相成、较完整的古典学教学体系,组织了一批专业基础课程与跨学科联合课程,形成多元模块供学生选择,以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人才的培养,达到对“古典”进行综合研究的目的。在2018年版最新的教学计划里,项目设计了A、B、C三类课程共24学分供学生选修。


项目为不同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跨学科交流的平台。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古典班的学生自办刊物《北大古典学》,每年两期,每期字数可达15万字;推出“北大古典语文学”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消息与论文成果;主导每周五与老师的午餐会;组织学术研讨会、读书会等。


招生信息可参考2020人文学部招生简章

更多资讯请见《纪实|古典班12月18日午餐会》《 外院+古典语文学:小众的学术与浪漫的出走(上)》

《外院+古典语文学:小众的学术与浪漫的出走(下)》

《深度 | 工夫之养成,思想之锤炼——在北大学古典语文学》

《古典语文学项目:习语言,阅文典》



 思想与社会

2017年,哲学系与社会学系联合设立“思想与社会”跨学科本科培养项目,试图通过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中西方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深厚思想传统,思考人类当下的处境。

“思想与社会”招生面向全校大一学生。该项目旨在创造学生与老师共同读书、切磋交流的学术共同体,在亦师亦友的氛围中,引导每位同学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与成长。阅读文本是个性化的体验,但如果有老师前辈的引路,那将事半功倍。除了课堂上老师的指导阅读外,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也会有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导师还会指导课程选修、独立研究计划等。每个月,哲学系吴增定老师都会与学生至少见一次面,询问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读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亦师亦友的氛围中,引导每位同学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与成长。

课堂外,老师们还会带领同学们走出书本、走出教室,深入现实世界,在各个领域里探索与思考。学生与老师的界限不止于阅读的文本,不止于传道的课堂,不止于学术的讨论与交流。老师不只是教学生如何“为学”,更是教如何“为人”。这也是老师的初衷与同学们的切身体验。

更多资讯可参考《思想与社会跨学科培养项目:读书是为了重返生活》

招生信息可参考《“思想与社会”本科项目2020招生简章》



● 政治、法律与社会 

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牵头,联合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法学院、社会学系,自2018年9月起,在本科生二年级中设立“政治、法律与社会”联合培养项目。

“政治、法律与社会”的本科联合培养项目系统地推动从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视角出发,建设高水平的本科生教育,创造优良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政治学、法学与社会学交叉领域的理论、方法与技能,为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培养视野开阔、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力强,能够引领未来的领导型人才。

学科交叉的基石,是教学计划。项目课程设置分为基础必修课、特设核心课程和跨学科限选专业课程。基础必修课共有四门课程,分别讲授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及三者的综合理论。特设核心课程是由教学委员会专门为项目量身新设的课程。项目学生可以在“中国政治”的课堂上探讨立足中国的政治学,在“法律思维与法学方法”的学习中训练法律思维,跟随“社会学与中国社会”走近社会学,跟随“政治、法律与社会经典阅读”在经典著作的海洋遨游。


强调虚与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政法社项目对学生的实践调研十分重视。每年项目都会给同学们提供资金等便利条件,鼓励同学们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政治、法律与社会相关社会实践与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周飞舟认为:“政治、法律和社会是三门很不同的社会科学,从基本理论到研究方法都有所不同,这样的学科交叉起来学,效果到底怎么样,或者应该怎样交叉,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同学们还是三类课都学一点,怎么交叉达到好的效果还需要长期的探索。而作为三门主要的社会科学,如果能够对这三门社会科学有一些通盘的理解,一定会开阔视野,培养出一些具有大格局和大眼界的学生,我本人很盼望这个项目能产生出这样的学生。”


更多资讯请见《专题 | 政治、法律与社会联合培养项目:读好书,听好课,交好友……还有众多大咖等你来!》《北京大学“政治、法律与社会”联合培养项目简介》

招生信息可参考《2020年“政治、法律与社会”联合培养项目报名通知》



 社会科学基础人才培养项目(严复班)

北京大学社科学部在相关院系的支持下,自2018年起设立社会科学基础人才培养项目——严复班。

项目旨在造就一批既有良好的社科学术训练基础、又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卓越人才。学生在目前北大的通识教育基础上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为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学术型人才奠定基础。

基础要如何奠定?“严复班”从两方面为你打通任督二脉:其一是经典理论,其二是社会实践。

要打开基础,关键之一就是把社会科学的经典理论学好。为了让同学们读经典,学经典,严复班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同学们通过老师指导,在专设的经典理论课与精致的小型讨论班中,在一本本大部头的读书实践中阅读、掌握、领会,一口口将经典理论消化吸收。

课堂上读书,课堂下实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社会科学研究的资料来源和分析基础,都来自于实地调查。严复班基于此,着重培养学生实地调查的能力,为其提供实地调查的平台,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严复班有两门专设课程“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导论”与“社会调查的理论与实践”,这两门课程专注于训练学术的田野调查研究能力,每个同学都能通过这两门课,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讨论帮助下,完成一个田野调查,并写出田野报告。

在导师制上,严复班没有采取通常的一对一模式,而是通过一个导师组,与同学们共同探索一对一、多对多、小组式的教师与学生交流方案。在培养方案上,周飞舟提到,对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经典理论的训练。推出“严复班书单”,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带学生领读社会科学经典,以解决一年级学生最困惑的问题:如何读书,帮助学生掌握进入经典的法门。

更多资讯请见

《深度 | 严复班:社会科学的内功秘籍》

《名师推荐 | 严复班书单》

《独家秘笈 | 加入严复班的一万个理由·第一弹》《【北大特色本科项目巡礼之九】严复班项目》

招生信息可参考《2020年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基础人才培养项目——严复班招生简章》



多语种国际化卓越外语人才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项目

为国家培养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人才,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需要,更是北京大学的使命担当。自2019年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开设“多语种国际化卓越外语人才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项目。

该项目面向北大各非外语专业本科低年级在读学生(主要是一年级学生,部分优秀的二年级学生)、第一外语英语水平达优秀(如北京大学英语C级(含)以上、或者国家六级考试600+,托福100+,雅思7+等),专业核心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均可自愿报名,经项目组专家委员会审核后择优录取并经学校审核确认。

项目学习期限为2-3年,要求学生修满32学分

项目通过语言、历史、文化、外交等领域的课程学习和课外实践,培养一批既具备出色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又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满足国际组织任职要求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你,会不会是下一个跨国际人才呢?


招生信息可参考2020年项目招生简章



●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钊班)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学习证书项目致力于引导本科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和实践、历史与现实进行整体性研究。该项目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前提、方法论基础、本质特征、发展历程、现实形态、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哲学等多学科内容。

本项目面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感兴趣的本科生招生,计划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贯通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专业理论人才、复合型领导人才,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项目采用学分制,共要求24个学分。项目包含“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课程,由本校相关研究领域教师开设,并聘请部分校外专家任教。学生在三年级结束时(特殊情况申请延期,经批准可以推迟到毕业前)修习“核心课程”至少14学分和“限选课程”至少10学分。学习期限为2年,特殊情况申请延期,经批准可以在三年内修完。

马克思主义学院拟对三年级结束时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项目规定课程取得学分的本科生提供保研支持。推免阶段,针对已取得推免资格且有意向攻读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的学生,马院作为接收单位将按议定比例,优先考虑接收其推免申请。

招生信息可参考《马克思主义理论项目(大钊班) 2020年招生通知》



环境科学(环境健康专业方向)

为响应北京大学“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利用现有学科基础和优质教学资源、积极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建设”的精神,结合环境健康这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国家需求的专业领域,经过论证和研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建设环境健康本科教育项目。

环境科学(环境健康专业方向)是研究环境污染对于人体健康影响的综合性学科,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培养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并系统掌握环境科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相关专业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专业工作,能胜任与环境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科学、医学、社会学等行业工作需要,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环境健康专业方向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将在完成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整合城市与环境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学资源,采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基础理论和实习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与调研,着重培养学生在环境污染物行为、环境污染物的有毒有害效应、环境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医疗资源管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伦理学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 教育与文明发展项目 

“教育与文明发展”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社会学系共同主办,联合相关院系师资力量。

本项目将汇聚和协调不同学科对教育问题的关注,通过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训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反思自己全部教育轨迹的机会,引导学生充分思考个性养成与文明,社会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培养独立思考上述问题的意志力和知识手段。本项目将提供学生充分的实地研究机会,令学生在更广阔的学科基础上习得胜任未来职业的技能。本项目的教学基本目标是,学生既能够深入把握教育理论的核心问题,还能够在田野中培养出面对现实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在独立而深入的理论思考与体认社会事实的复杂性之间获得求知的快乐。

本项目计划面向北京大学校本部全日制本科生开放招生。项目初期暂开放社会科学学部、人文学部和经济与管理学部下属院系及元培学院学生申请。项目计划每年招收30名学生。每年春季学期进行报名,并组织面试,经考核通过后录取。当学期就读本科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可以申请,五年制专业或延期毕业的学生可放宽至本科三年级。在完成学分要求,并通过本项目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学生将被授予项目结业证书。


招生信息可参考《2021年“教育与文明发展”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报名通知》





未来的世界复杂多变,新的学术发展和突破往往出现在学科交错的边界,跨学科已成为必然之势。北京大学的跨学科教育绝不局限于跨学科专业、跨学科项目,园子里更多的是尚未成形的多元碰撞。


每个燕园学子,不论志趣如何,都能在北大里找到自己的成才路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接触不同的领域,看世界便多了一个角度,未来也多了一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园子里找到兴趣所在,是你我共同的期许。




编辑 | 黄昕昕 田炼

排版 | 黄昕昕

封面图 | 赖钰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